华罗庚之女华密亲临现场,给重庆数学牛娃分享其父勤奋学习的故事
100名牛娃同场竞技
2014年11月23日,重庆市24点大赛复赛在重庆童心小学如期举行。经过5个小时的角逐,8名选手从100名复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到本月30日的总决赛。
现场的100位选手,是从全市6500多名初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复赛分四个环节进行。第一笔试环节,选手在15分钟内完成30道题目,根据笔试成绩排名。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环节的分桌对抗赛。100名选手被分成25桌,每桌4人,选手通过传统扑克牌“拍桌子”抢答,每桌第一名晋级直接32强,每桌第二名成绩加笔试成绩,综合排名前七的选手,递补进入32强。随后进行了32进16,16进8的晋级赛。值得一提的是,16进8的抢答赛,是组委会历时2个月开发的比赛专用系统,通过LED大屏和专业抢答器,配合现场发牌、倒计时音效,以及裁判长的现场判定,让现场氛围更具有挑战性、观赏性。参加比赛的人和街小学三年级学生郑丁玮说,以前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扑克牌算24点,这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面对大屏幕抢答,既刺激又新鲜,太好玩了。
1000名观众目睹冠军争霸
11月30日,24点大赛总决赛在市文化宫准时打响,1100个席位座无虚席。
在决赛中,冠亚军争夺异常激烈。根据规则,选手比分谁先达到11分,谁先获胜。但是比分为11:10时,则需要一方领先另一方2分才能获胜。冠军之争在江北区望江小学陈沛铭和渝中区人和街小学郑丁玮获之间进行。三年级选手郑丁玮在10:8领先达到赛末点时,就读四年级的陈沛铭沉着应战,将比分扳平。最后在加时赛环节,选手互有胜负,平局多达8次,双方各有多个赛点,最后四年级选手陈沛铭把握战机获得冠军,人和街小学三年级选手郑丁玮惜败,屈居亚军。当冠亚军PK结束时,现场近千名观众掌声雷动。
经过近2小时的鏖战,陈沛铭获得3000元现金,同时拿走巴川中学的免费就读名额。三年级选手郑丁玮获得亚军,人民小学五年级选手赵芮锋、珊瑚实验小学六年级选手严海翔同时获得季军。
比赛结束,重庆市教科院初教所常务副所长、博士康世刚从专业角度作了现场点评。他盛赞了这一游戏性赛事对激发少年儿童学习数学的热情,推进我市少儿数学发展的极大好处。
24点 不仅仅是游戏
“24点”是一种传统扑克牌游戏,参与者根据牌面数字(1-9),通过加减乘除计算出结果“24”。其核心精髓是考察参与者的数学计算、数学思维、数学反应、数学推理等综合能力。24点大赛正是基于这些发展数学的能力,通过制定规范的细则,将这个大众游戏提炼为专业化比赛,并推而广之,让更多少年儿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
本次比赛,全市6000多名选手参加初赛,通过笔试,选出100名佼佼者进入复赛。复赛分排位赛、对抗赛、晋级赛三个环节,100名选手被分成25桌,用传统的“拍桌子”方式参与抢答,使比赛既保持了传统性,又增强了竞赛的观赏性。决赛现场,选手通过淘汰赛,16进8、8进4、4进2、冠亚军之争,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抢答的及时性,公正性,使得比赛可视化效果极佳,让参与者和观众享受到一场竞赛盛宴。
将游戏演绎为一场赛事,勾起了很多成年人的回忆。比赛期间,重庆主流媒体悉数到场,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重庆时报、新家长报、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华龙网、大渝网等媒体对24点大赛作了《我市首届24点大赛复赛昨举行》、《百名小学生比赛计算24点 加减乘除让大人也是醉了》、《挑战24点速算赛 赢三千元奖金》等相关报道,获得了各方好评。重庆市教科院副所长康世刚也盛赞这一赛事,他认为24点大赛对激发数学兴趣、普及数学发展、推进数学教学具有多重效果。
24点游戏,以娱乐为本。但是,24点大赛通过严谨的比赛细则,使得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在短时间内用最快速度得出答案,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心算、口算能力。同时,学生可能要尝试多种方法才能得出结果,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多途径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好玩”的真知。华罗庚之女华密说,这是将传统的数字游戏,发展为数学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必将推进孩子们学习数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