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民:朗读是传承真善美的艺术方式

2017-05-24

一、朗读需要“艺术”。如何去解读艺术?传达真善美就是艺术!

我们的朗读文本是美的,孩子的声音、心灵和情感是美的;善,更不用说,每个孩子传达的都是善,但是我们的孩子“真”不够,刀斧之功太明显了,所以今天给我印象最深的印象是两位盲童。

       为什么说盲童朗读的好,一个孩子朗读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个人来讲,她“真”,这个“真”是自然的,因为她内心真正有感受的, 而且她没有关注那些表面的东西。然后就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演,设计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小姑娘的步子,脚前后站,后脚一直站着在抖,形体控制不好,所以这就马上破坏了你内心的东西,反倒给观众感觉是在“表演”。这个“表演”和我平时提的表演不是一个事,平时说的表演是:用外在的形式去表达内心最真诚的东西,如果你内心的东西都不够,光靠这些外在的形体去表现,反倒就破坏了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二、语言艺术,先传承再探索。

我也是在29岁之后才开始探索,29岁之前都是在传承,所以你们可以在25岁以后再探索。什么是“传”,“传”不是传播,“传”应该是从我这儿,从老师那儿内部将精华部分选择出来,然后继承下来之后再发展。没有继承何来发展,所以有的东西没有传承就讲发展,那些都是虚的,都是假的。

        三、“模仿”也是可以的,但是其中有几个选手完全照搬,比如《继母的账本》,《将进酒》一字不差,都是在“模仿”。模仿当然是非常必要的,我小的时候学书法就是从临摹开始,语言艺术当然更需要模仿,但是我觉得参加比赛,就一定不要模仿的来参加比赛。

      比如说《继母的账本》,周佳玉是女孩的名字,我自己演说的时候是周嘉豪,我给改了,但是你没注意我改过的版本,你听到的是我给女生做示范的录音版本;包括那个《哭》,我给那位同学说你这样模仿就不对,因为你没有经历过你的母亲去世,你的家人都很健全,而且你生活的很幸福,你这样处理就没有任何的内心情感感受,你可能连钱包都没丢过,你如何来感受那种痛苦,所以你那样的“哭”和书的“哭”是不一样的,你不要模仿那个哭,你可以琢磨他为什么这样哭,但是你一定不要这样哭,你应该想怎么处理更合适。

      《将进酒》也是,不喝酒你是出来不了那个状态的,但是你又不能喝酒,所以你不要那样处理,可以换一种方式。还有你那种很疯癫的笑,那不是李白,即便是,也不要这样处理,那种笑就是酒鬼了。

胡乐民在颁奖典礼表演《望乡词》


今天整体来讲,同学们每个都表现的很好,就是一些表达上会显得稍微夸张了,可以把情绪和动作再收一点,比如《背影》那位女同学,形象、语言面貌都很好,但有点过,因为这种文本应该再生活一些,再和我们贴近一些。

        备注:本文为冠军争夺赛结束,现场评委、中国著名朗诵家兼表演艺术家胡乐民的现场点评(小时候录音整理)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